草书之美,可谓是变幻无穷,除了现代青睐的个性狂草,古雅的章草,婉转的小草,也极具中华之美,不过隋唐时期,“二王”秀逸书风,影响十分深入,占据主导地位,世人不喜古朴、拙质...
草书之美,可谓是变幻无穷,除了现代青睐的个性狂草,古雅的章草,婉转的小草,也极具中华之美,不过隋唐时期,“二王”秀逸书风,影响十分深入,占据主导地位,世人不喜古朴、拙质的格调。
图片
章草和草隶,渐渐遭到冷落,尤其是唐朝,经济繁荣,文艺烂漫,张旭和怀素的狂草,笔笔奔肆,这种率然气象,远比娴和、儒雅吸睛,令人看得酣畅淋漓,深得重视,彼时不旦章草、草隶衰弱,今草也被忽视。
图片
实际上,分析学习价值,今草和章草的质感醇厚,婉转且灵动,用笔的开合幅度,不会过于夸张,相比磅礴狂草,它更加适合当代人临摹,并且武则天时期,另一位“草圣”孙过庭,非常擅写,留有诸多的精妙范本。
图片
孙过庭跟“张怀”不同,这2位皆有名师指点,孙过庭家境贫寒,只能依靠自学,他专心研究20年,充分悟透“二王”精髓,辞官之后,学得更加透彻,养成一身浓厚的魏晋气质,艺术境界深远。
图片
譬如临终前写的《书谱》,地位比肩《十七帖》,字字“草法”完备,至今仍是初学者的“首要选择”,抛开此帖,如今最新发现一幅真迹,比《书谱》更加清晰、绝妙,值得我们必备一件,它就是《孝经》。
图片
奉武则天旨意所写,被其视为“国礼”赠送,这卷纸本保存完好,缺损之处,明代的祝允明补全,董其昌也曾珍藏,并于卷尾题跋,乃是货真价值的“神品”。
以小草为载体,融合“二王”笔法,以及章草、隶书的古意,横画起笔顿挫,如高山坠石,收笔回锋,则似轻燕掠水,运笔使用中锋,力道透纸而不失灵动。
图片
字距疏密有致,墨色浓淡相济,凸显动势,还能避免“满纸云烟”的视觉疲劳,可谓超逸出尘,无愧于陈继儒称赞:“过庭书得二五清散之风,此《孝经》全师智永千文,谛观之无一字不合作。古人书学如海,何可轻思议。”
图片
这幅《孝经》的书法水平,比张旭、怀素还高,正如米芾所言“凡唐草得二王法,无出其右”,可时常临摹,从中学到正统“草法”,感受典雅、娴和之气,既能提升笔法,还可以深化素养,凭此技艺,顺利学习狂草、拓本等。
图片
而今,我们对孙过庭《孝经》,进行1:1超高清复刻,推出便携经折装,全卷加入现代字注释,帮助初学者识读,非常适合临摹与欣赏,与原作毫无二致,见此品如见原作,市面独此一家,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
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,侵权抄袭者必究!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